- 陈述;远维康;颜克胜;袁修猛;罗楠;
【目的】洪涝灾害是湖北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了评估湖北省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以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助力推进省域协同发展,【方法】从洪涝灾害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和恢复力4个维度,构建湖北省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1法(序关系法)和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收集气象、遥感影像、基础地理、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湖北省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进行评估。【结果】结果显示:湖北省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整体处于中等韧性水平。其中,高韧性区域主要分布在神农架林区、宜昌市和武汉市,较高和中等韧性水平区域大多位于荆门市及其以西的鄂西地区,其余地区洪涝灾害韧性水平较低,总体呈西强东弱的分布态势。【结论】融合多源数据的洪涝灾害韧性评估方法能准确高效地评估研究区洪涝灾害韧性水平,研究成果可为湖北省制定区域洪涝灾害管理及韧性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55;No.605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392 ] |[网刊下载次数:6 ] |[阅读次数:16 ] - 王静;李娜;
【目的】为了提高沿海超大城市对洪涝灾害的先知先觉能力,快速预测分析洪涝潮组合影响下的淹没风险时空分布,【方法】以水文-水动力暴雨洪水分析模型为核心模块,通过与外部的气象精细化降雨预报数据库、自动雨量站实时监测数据库及实时水情、闸泵运行数据库相关联,研发了上海城区动态洪水风险图应用系统。采用由雨量站点到气象格网和水力网格的降雨二级空间融合技术,实现了模型与气象预报降雨数据的有效耦合。利用数据挖掘提取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包含10项洪水风险要素要点的城市内涝预报专报自动生成方法,实现了对内涝风险的快速一站式概览。利用系统可以对城市暴雨、河道洪水和风暴潮等单一发生或遭遇组合引起的淹没分布进行快速实时预报计算,模拟和预测城市洪涝潮灾害的有关淹没特征数据和淹没动态过程。【结果】利用系统分析了2023年6月23—24日暴雨的内涝风险分布,将模型模拟的积水区域与积水监测站、灾情直报和热线灾报的积水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150处对比积水点中,有129处误差不超过20 cm,占86%。模型模拟的积水空间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接近。【结论】结果表明:系统满足汛期常态化、业务化运行需求,能够为城市洪涝风险的实时动态分析和防汛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工具。
2024年03期 v.55;No.605 6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3 ] |[阅读次数:15 ] - 甘甜;郑英;蒋云钟;赵红莉;贺君彦;段浩;
【目的】洪水分类预报能有效提高洪水预报准确性,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分类因子和分类算法优选问题,以海河流域徒骇河宫家闸上游为例进行研究,(1)充分考虑产汇流影响因素与洪水特征,选取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时段洪量、洪水历时、起历时、落历时、峰度、偏度、涨水仰角、落水仰角、C_s、C_v、前3 d面雨量、前10 d面雨量、累计面雨量及最大面雨量等16维分类因子,使用主成分投影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分类因子降维提高计算效率;(2)基于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进行洪水分类,减少对分类先验知识的依赖,提高了分类精度;(3)在徒骇河流域进行了方法应用,选择适用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超渗-蓄满同时作用的产流模型及单位线汇流模型进行洪水分类预报研究,分别针对各类洪水进行模型率定。【结果】结果表明:轮廓系数为0.701 5,表明DBSCAN算法聚类效果理想,基于RF算法的洪水分类准确率为91.67%,分类效果理想;经洪水分类预报,NSE系数均高于0.8,分类预报结果优于直接预报。【结论】结果说明:基于DBSCAN-RF洪水分类的洪水预报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洪水演进过程,为研究区域洪水预报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2024年03期 v.55;No.605 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4 ] |[阅读次数:24 ] - 夏怡杰;杨侃;夏超;石莹洁;徐晗羽;
【目的】海绵城市通过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来降低降雨相关灾害的影响,合理的LID布设方案是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方法】通过耦合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和灰狼粒子群算法(GWO-PSO),建立了小尺度地区LID优化布设模型。GWO-PSO算法中粒子进行了基于社会等级制度的位置策略调整,以此得到更好地寻优性能。模型依据排放口流量,完成参数自动率定,并以洪峰流量为目标,经济成本为约束,求解雨水花园、生物网格、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四种包含相互独立与制约关系的LID设施的优化布设方案。【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某试点小区,在预算182万元的情况下,得到5 a、10 a、20 a和50 a重现期下的布设方案,洪峰削减率分别为61.5%、53.2%、42.4%和31.1%。【结论】结果表明:在小尺度地区进行LID建设时,需要考虑子汇水区面积的影响;对于道路汇水区,需要联系地理位置布设;在低重现期下,各LID设施调控效果均较好,而在高重现期下,绿色屋顶的承受能力最强,且需要更多预算进行削峰。
2024年03期 v.55;No.605 9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2 ] |[阅读次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