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建春;李蓓;陈方;
河道内用水控制指标是反映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协调河道内外用水、统筹上下游用水关系及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文中根据太湖流域特点,选取了太湖及平原河网区13个代表站的水位资料,通过频率分析法和Tennant法,提出在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条件下,太湖和流域平原河网区代表站允许的最低旬平均水位控制指标,及黄浦江松浦大桥断面允许的最小月净泄量控制指标。
2007年03期 No.401 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丁光彬;丁佳峰;杨正瓴;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年和混沌分析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首先对最近若干年的水文时间序列进行标准年和剩余分量混沌特性分析;然后计算出时间序列与标准年差值余项的差分序列;最后利用相空间重构理论对此差分序列进行混沌预测,得到预报结果。实例计算表明此方法是可靠的。
2007年03期 No.401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赵进勇;廖伦国;董哲仁;孙东亚;
以人水和谐、生态健康作为工程总体定位,运用生态水工学理念对重庆市苦溪河进行了生态治理。治理工程在岸线布置、沿河建(构)筑物布置、河流纵横断面设计、岸坡防护设计等方面解决了防洪安全、河流纵向形态多样性、断面形态多样性以及河流内栖息地多样性等问题,是生态水工学理念的一次有效工程实践。
2007年03期 No.401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洪甘林;黎育红;
流域生态环境评价是水利工程建设及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流域管理机构都在积极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和组织实施工作。在我国,由于流域管理机构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获取信息、特别是时间或空间上的连续信息非常困难,因此在研究大范围、长周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受到非常严重的制约。文中以web service技术为基础,考虑构建完全基于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系统,以解决我国流域机构中目前普遍存在的空间信息共享、特别是互操作难题,并且以湖北省区域作为范例构建一个多服务器、多模型的服务系统原型,实现了在该区域内进行流域生态环境评价。
2007年03期 No.40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林忠;薛坤;张清;董其华;
黄河下游裁弯工程水沙动力学原理研究,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的水沙特性和弯道的水流特性,研究了引河的分流分沙问题。研究表明,水沙条件是影响引河冲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实施裁弯工程时,水沙条件的选取一定要符合黄河的水沙特性和弯道的水流特性,同时尽可能选取利于引河发展的水力条件。
2007年03期 No.40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康瑛;汪恒强;
根据曹娥江大闸的闸下泥沙特性和淤积情况,可见闸下冲淤关键是闸上冲淤水量的保证。因此,在全面分析曹娥江流域水资源的情况下,重现历史水文条件下曹娥江大闸的闸下淤积情况和曹娥江流域的来水情况,分析闸上冲淤水量的保证程度。在此基础上,对曹娥江大闸闸下冲淤调度进行初步研究。
2007年03期 No.401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刘昌军;朱岳明;
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八里湾泵站复杂地基承压含水层渗流场进行了求解,得出了泵站地基三维渗流场分布规律和特性。重点研究了该泵站设计防渗体系中密集排水孔、水平排水软管、地下连续墙等多种渗控措施的综合防渗效果,给出了合理的渗控设计方案。
2007年03期 No.401 25-2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昌军;耿克勤;丁留谦;
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万家口子水电站拱坝坝基渗流进行了模拟研究,用六面体单元精确模拟了排水孔孔径、孔深和孔距及帷幕的空间分布,同时对影响渗流场主要的渗流通道,如不整合面、断层、裂隙带等进行了精确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坝基渗流场分布规律。综合评估了坝基渗流场的主要渗流特性、宏观渗流控制能力和局部渗流控制薄弱环节。研究表明,不整合面对坝基渗流特性影响很大,建议施工时应尽量开挖到不整合面以下,或将帷幕穿透不整合面以提高帷幕的防渗效果。
2007年03期 No.40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朱伯芳;
文中给出了非均质各向异性体温度场有限元解法的通用公式,利用这套公式,既可以计算混凝土坝体,也可以计算坝体接缝,把混凝土坝体的计算和接缝的计算统一起来了。文中还给出了裂缝漏水对温度场影响的计算方法。
2007年03期 No.40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琳;穆祥鹏;练继建;
采用动态淹没系数的方法,将巴甫洛夫斯基数据和相关实测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和,并通过不同流量、堰型的组合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曲线的通用性和合理性,将此曲线方程应用于保水堰非恒定流计算的边界方程中。对比两种边界的计算结果证实了淹没系数对保水堰过渡流态的显著影响,也证明了采用动态淹没系数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保水堰过渡流态的模拟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2007年03期 No.401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焦爱萍;刘艳;
溪洛渡水电站采用坝身孔口与岸边泄洪洞相结合的泄洪消能方式。左、右岸各布置两条常规泄洪洞,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泄洪隧洞。在正常水位泄洪时,泄洪洞最大流速近50 m/s,消能防冲设计难度大,对挑流鼻坎的水力性能要求很高。针对原设计方案中下游水舌冲刷两岸、且冲刷坑深度较大的问题,对挑坎体型进行修正。利用Bezier曲线生成技术构造出口挑坎,通过移动控制点改变挑坎的曲线和构造出口挑坎,优化了出口挑坎体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检验。
2007年03期 No.40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晓艳;王军;
对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的发展背景、理论基础等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SPH方法在海冰和河冰模拟、具有自由表面的流动等方面的应用,作为一种无网格的纯Lagrange方法,在和其他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列举了其主要优缺点,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了改善缺点的对策。
2007年03期 No.40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57 ] |[下载次数:1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杜士斌;杜业彦;
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工程的施工,曾推荐采用以4台TBM为主、钻爆法为辅的联合施工方案。鉴于原TBM1施工段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如果采用TBM施工,将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经深入论证后,决定减少1台TBM,将采用4台TBM的联合施工方案改为采用3台TBM的联合施工方案。工程建设过程中揭示的地质条件证明,将原施工方案中的TBM1施工段改用钻爆法施工,充分发挥了钻爆法在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的优越性,规避了昂贵的TBM设备可能面临的施工风险,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007年03期 No.40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车丽娟;
以实现WY1.5型挖掘机的智能控制为目标,应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在不改变原机功能基础上,对原机液压系统进行了改造,提出了电控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电磁换向阀、电磁比例换向阀的选取原则及过程。经实验测试,性能稳定,为智能挖掘机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电控液压系统平台。
2007年03期 No.401 50-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德君;刘松;傅守权;
在柴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相继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控、视频监控、闸门远程控制及防汛会商室,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了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内容包括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对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做了详细阐述。
2007年03期 No.40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向立云;
我国蓄滞洪区、滩区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和人口安全与发展两个方面。鉴于此,1998年后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蓄滞洪区、滩区移民搬迁和安全建设工程,由于未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并不成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蓄滞洪区、滩区等发展条件有限区域的人口会逐步向城市或更具快速发展潜力的地区自然迁移,建立蓄滞洪区滩区土地银行,配合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趋势,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形成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以加速这种迁移,减轻蓄滞洪区、滩区防洪运用时面临的人口安全和大规模临时转移的压力,同时能够使国家获得这些地区土地的使用权,保证其防洪、生态、环境和生产效益更合理的发挥。
2007年03期 No.40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练继建;郑杨;司春棣;
输水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是保证引水工程能发挥其工程效益的基本前提。通过从安全监测仪器获得的定量数据与定性的日常运行管理两个方面对输水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将定量与定性两类指标纳入到评价系统中,完善安全评价体系,提高输水建筑物的安全度。而且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采用保证了定量计算的精确性、定性判断的科学性,又保证了定性与定量指标综合评价的统一性,使输水建筑物安全运行的模糊综合评价更具客观性、可信性。
2007年03期 No.401 62-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董延军;蒋云钟;王浩;韩亦方;鲁帆;
需求侧供水负荷的管理调度(DSM)技术对供水负荷调峰、减少供需差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南水北调中线调度运行初步研究,提出供水负荷的定义,通过供水负荷的调查分析,提出各种负荷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在分析南水北调中线调度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线相关调度准则下负荷管理的调度模型理论和多目标分层最优化的计算方法。
2007年03期 No.40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解家毕;张金接;刘舒;陆吉康;吴兴征;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网络技术(Web),研究和开发分布式堤防管理系统,综合系统包括堤防信息查询子系统、堤防工程结构风险分析子系统、洪水风险子系统。系统可以方便地对堤防及保护区的各类信息进行查询,同时还可以根据历史大洪水或实时水雨情,对堤防的结构风险、洪水风险进行评估,成果数据可在C/S和B/S两种方式下进行查询、统计及展示等。
2007年03期 No.40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杨学存;刘雨棣;
大坝安全监测作为大坝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决不允许中断监测。要求安全监测系统能长期精确、稳定、可靠而又实时地采集数据。基于LonWorks总线的遥测垂线坐标仪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取大坝的监测信息,实现高精度大坝变形测量。主要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单元、ARM单片机控制单元、LON-RS232通信单元、管理单元和上位机等组成。该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操作方便、精度高(±0.1 mm)、性能价格比高等优点。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完全满足工程上的监控要求。
2007年03期 No.401 73-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娄运平;杨琼;刘延安;赵立廷;顾鸿章;
北长河闸主体结构闸墩和闸底板为素混凝土,需进行加固。经方案比较,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补强加固法。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在闸室混凝土结构表面(闸墩两侧和底板),按纵横双向布置。目前该闸加固已经完工并通过验收,两年来运行良好。
2007年03期 No.40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彭江;赵明杰;董温荣;吕跃;2007年03期 No.40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杨海波;李纪人;李小涛;黄诗峰;徐美;
通过人机交互解译1996年和2004年TM影像得到2期土地利用数据,求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各种生态环境景观指数。通过分析两期土地利用及景观结构指数之间的差异性,指出由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研究区总面积有所减少,盐碱地改良后用于了鱼虾养殖,部分未利用地和水域盐碱化,区域景观类型丰富且均匀,局部破碎严重。
2007年03期 No.401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Civil 3D的道路功能使我的设计比过去节省了80%的时间,且提高了准确性。重要的是,动态数据更新使我不再担心方案的修改和调整,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优化设计了。”
2007年03期 No.401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