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留谦;何秉顺;孙东亚;姚秋玲;
盖重是堤防工程中最常用也是非常有效的管涌除险措施,根据我国堤防设计规范进行盖重设计时,需要假定盖重宽度和厚度进行多次试算才能得到最终解答,很不方便。美国的堤防设计和施工手册中给出的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得到盖重的宽度和厚度,但仅包括盖重渗透系数Kt无限小、Kt=Kb(Kb为表土层的渗透系数)、Kt≥100Kb和有集流设施4种情况。为此,针对下游为已知水头边界条件的有限远和无限远双层堤基,推导了弱透水和透水盖重的渗流计算公式,盖重的渗透性可以是任意的,盖重首末端可以取不同的安全系数,从而使盖重的设计计算更加全面、方便和科学。同时对影响盖重宽度和厚度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对安全系数的取值以及盖重材料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2007年02期 No.400 1-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丁留谦;何秉顺;孙东亚;姚秋玲;
盖重是堤防工程中最常用也是非常有效的管涌除险措施,对背水侧堤基透水层端部为已知水头边界的情况,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给出了盖重渗流计算的方法。但是,实际工程中也会碰到背水侧堤基透水层端部为不透水边界的情况,对这种情况下的盖重渗流计算方法尚未见到有研究成果发表。为此,本文针对不透水边界条件下的有限远和无限远双层堤基,推导了弱透水和透水盖重的渗流计算公式,盖重的渗透性可以是任意的,盖重首末端可以取不同的安全系数,同时对影响盖重宽度和厚度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对安全系数的取值以及盖重材料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2007年02期 No.40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姚秋玲;丁留谦;孙东亚;刘昌军;张启义;
针对典型的单层和双层堤基进行了管涌机理的砂槽模型试验研究,观察并分析了管涌发生、发展并导致溃堤的机理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单层和双层堤基管涌发展的机理、通道形状和位置均相似,管涌破坏均发生在透水层的顶面,低于临界水头时,管涌仅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并最终停止,管涌通道不会与江(河)水连通,一旦超过临界水头,管涌通道持续发展并最终与江(河)水连通,连通管流的强力冲刷最终导致堤基整体破坏和溃堤。但是,单层和双层堤基管涌破坏的水平平均临界水力比降不同,且前者大于后者,对试验用粉细砂,前者为0·278,后者为0·214。
2007年02期 No.400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引用频次:82 ]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丁留谦;姚秋玲;孙东亚;刘昌军;
对由弱透水表土层、细砂层和强透水砂砾层组成的三层堤基进行了管涌发展的砂槽模型试验,观察并分析了管涌发生、发展并导致溃堤的机理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强透水砂砾层的存在将使堤基管涌破坏的水平平均临界比降降低,当细砂层相对于砂砾层的厚度较薄时这种影响会很大,试验得到的最小值为0·078,而且堤基管涌发展的机理与双层堤基有很大区别。
2007年02期 No.40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引用频次:56 ]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丁留谦;姚秋玲;孙东亚;刘昌军;周晓杰;
通过砂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双层堤基设置悬挂式防渗墙情况下管涌发展并导致溃堤的过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悬挂式防渗墙可以有效提高堤基管涌破坏的水平平均临界水力比降,降低管涌的危害程度,使堤基整体抵抗管涌破坏的能力显著提高,且布置在背水侧较临水侧更加有效。同时给出了悬挂式防渗墙的设计方法。
2007年02期 No.40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丁留谦;姚秋玲;孙东亚;张启义;
根据管涌砂槽模型试验结果,结合已有理论计算,对盖重最大、最小宽度和汛期管涌抢险的合理范围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具体建议,可供设计和抢险工作参考。
2007年02期 No.40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丁留谦;孙东亚;姚秋玲;张启义;
按照我国现行堤防设计规范的规定,在进行盖重设计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的问题,如,计算得到的盖重宽度有时会很大,可达数百米,如何定夺?盖重首末端取相同的安全系数是否科学和必要?盖重厚度的计算公式是否合理等?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研究给出评价或具体的规定,以提高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设计人员采用。通过对中国、美国、荷兰、德国、日本有关双层堤基上盖重设计准则的比较和分析,对安全系数的计算和取值、盖重宽度和厚度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合已有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对双层堤基上盖重设计的准则提出了具体建议。
2007年02期 No.400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丁留谦;吴梦喜;刘昌军;孙东亚;姚秋玲;
提出了模拟堤基管涌动态发展的概化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用砂槽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对双层堤基管涌发展过程中的渗流场特点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有限元计算中的参数取值进行了探讨。
2007年02期 No.40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引用频次:49 ]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昌军;丁留谦;吴梦喜;姚秋玲;孙东亚;
对双层堤基管涌溃堤进行了砂槽模型试验,对模型试验的流量和时间比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管涌溃堤过程中渗流场变化的特点,分析并解释了砂槽模型试验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现象,对管涌发展机理和渗流场变化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07年02期 No.40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引用频次:35 ]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丁留谦;张启义;姚秋玲;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虽然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但也发生了大量险情,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管涌险情最为严重,占较大堤防险情总数的50%以上。文中对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的管涌险情进行了统计,对管涌险情的位置分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对管涌抢险的合理范围进行了讨论。
2007年02期 No.400 44-4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东亚;丁留谦;姚秋玲;
通过国内外堤防设计技术规范和导则的比较研究,提出在我国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进一步明确护坡设计中对反滤和垫层的技术要求,并给出相关设计准则。同时,提出要进行波浪作用下护坡结构整体抗滑稳定分析,借鉴荷兰和英国相关导则,给出了计算公式。
2007年02期 No.40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东亚;丁留谦;梅梅;
通过国内外堤防工程压实控制标准的比较研究,针对我国堤防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以及堤防工程设计和施工规范修订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在堤防压实控制方法方面提出采用灵活的质量控制标准,以适应不同堤防建设条件的要求。
2007年02期 No.40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东亚;包承纲;丁留谦;2007年02期 No.40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东亚;董哲仁;赵进勇;
适应性管理方法是保证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成功的关键环节。文中对适应性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关键环节进行了论述,对河流生态修复适应性管理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为加强适应性管理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2007年02期 No.40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引用频次:54 ] |[下载次数:1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解家毕;孙东亚;丁留谦;
参考国外技术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防洪工程风险评价的内容框架。对影响风险评价方法在防洪工程中应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失事概率的估算方法、可靠度计算中随机性的描述及参数获取、防洪工程系统的总体风险度计算、可靠性估算及风险评价的应用、风险标准的制定。阐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课题。
2007年02期 No.400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黄永健;丁留谦;魏迎奇;赵进勇;
崩岸整治工程的监测工作包括施工质量监督与工程稳定性判断两方面。结合崩岸整治工程实例,着重讨论了护岸工程的位移、孔隙水压力、岸脚水下地形的监测与分析,可为崩岸整治工程的稳定性判断及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
2007年02期 No.400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黄永健;丁留谦;赵进勇;何秉顺;
如何在岸滩上建筑排体的锚固结构,是河口排体护岸工程的技术关键。由T型锚桩、枯水平台为主要构件的新型锚固结构,是将固排力分散到各个锚桩上,使排体能在淤泥软基上满足稳定条件。由于各主要构件都进行预制,只需到现场拼装焊接并浇筑少量的混凝土,缩短了现场的施工时间,提高了工效。
2007年02期 No.40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黄永健;丁留谦;孙东亚;赵进勇;
排体护岸是崩岸整治工程中的一项有效措施,而铺排是排体护岸工程施工的关键。结合不同的铺排船,就不同的铺排方法进行了分类,并指出铺排施工中值得重视的若干环节,从而使不同的排体护岸工程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合理、高效的铺排施工。
2007年02期 No.400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赵进勇;孙东亚;董哲仁;
河流生态修复主要包括河流地貌特征的修复和水文特征的恢复。基于河流连续体、河流四维模型等河流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以及生态水工学的相关理念,对河流地貌多样性修复的一些方法和工程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2007年02期 No.400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引用频次:72 ] |[下载次数:1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何秉顺;孙东亚;
介绍了荷兰2002年发布的“堤防波浪爬高和越浪”技术报告。报告给出了复杂断面上波浪爬高和越浪量的计算公式,计算中考虑了前滩、边坡糙率、边坡坡度、平台、波浪入射角以及竖墙等因素的影响。所介绍的计算方法对于我国堤防工程等规范的修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07年02期 No.400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何秉顺;丁留谦;赵进勇;姚成林;
使用水下电视系统对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溢洪道及附属结构进行了检查,查明了表面混凝土受冲蚀磨损和骨料出露情况,为水库溢洪道整体评价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际应用表明,水下电视是进行库区水下结构损伤检查和安全评价的有效手段。
2007年02期 No.40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昌军;赵进勇;孙东亚;解家毕;何秉顺;
利用引进的高密度电法仪,对一些实际工程隐患进行了调查,证明该技术在采空区调查、防渗墙渗漏检测和堤防缺陷调查等领域均具有很大技术优势,所获得的信息对于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07年02期 No.400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2期 No.400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2期 No.40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