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 中国水资源管理及其法规建设

    赵卫,胡和平

    1999年10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在我国国家防汛决策系统中的作用

    杨向辉,张学成,潘启民

    我国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和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它是国家防汛决策系统的基础.水文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完成水情、工情、旱情、灾情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其中,水情信息的采集由基层报汛站完成,并负责以数据通信方式把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输入水文分站的计算机系统,由水文分站负责完成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话传信息的数据化和形成传真文件;工情信息的采集由基层防汛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完成,并负责以传真、话传和数据通信方式,把采集到信息输入地市防办的计算机系统,由地市防办负责完成信息的汇集、整理和话传信息的数据化;旱情信息的采集、报送,除水雨情信息仍由水情部门负责完成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外,土壤墒情、地下水动态等旱情信息,原则上应由县级抗旱部门负责完成管辖区内的信息收集并报送给地市防汛抗旱部门,由地市防汛抗旱部门负责完成信息的汇集、整理和输入计算机系统.

    1999年10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海河流域治理的三大技术难题及其对策思路

    李国英

    海河流域治理的3大技术难题,一是河口淤积问题,二是延长洪水预见期问题,三是水库如何实现防洪与抗旱并举问题.研究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研究入海河流泥沙淤积机理,运用潮汐泥沙运动规律,借助海洋潮汐动力,充分利用潮水自然资源将泥沙排泄入海.延长洪水预见期的主要途径,除近期借助测雨雷达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外,应抓紧大力开展水文气象预报的应用研究,力求尽快付诸实施.水库实现防洪与抗旱并举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汛限水位的合理拟定,这一问题应在确保水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研究洪水预报调度、分期洪水调度、汛期洪水随机模拟分析、汛期模糊分析等多种途径加以解决.

    1999年10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筑坝材料性质对面板坝变形的影响

    郭诚谦

    根据原型观测资料,较深入分析了堆石面板坝与砂砾石面板坝的变形特性,从而得出了砂砾石面板坝的变形仅为相应堆石面板坝变形的1/5以下的结论.因此,用砂砾石可填筑高200~250m的面板坝,但其垫层下游的排水区应作为这种坝型稳定安全的一道关键性防线来设计.

    1999年10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白溪水库面板堆石坝设计施工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马静光

    针对白溪水库面板堆石坝施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即垫层料的选用、冲沟堆石料的利用、砂卵石的运用等,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和精心设计.实践证明:选用砂卵石轧制配制垫层料既能方便施工又能节省投资,也拓宽了垫层料的料源;高坡开挖溜倒形成的冲沟堆石料虽易产生级配分离,但若措施得力,可物尽其用,节省投资;对于当地砂卵石资源较丰富的面板堆石坝工程,可充分运用当地材料——砂卵石筑坝.

    1999年10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输水隧洞水力特征值的函数关系式

    郑裕盛,吴忠坤

    1999年10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沿海软基浅层处理法技术新进展

    陈凯,刘洵,赵维炳

    1999年10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家峡水电站双排机组厂房布置研究与设计

    朱尔明,傅建臣

    李家峡水电站原设计采用坝后混合式窑洞厂房.因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右岸洞室群将影响拱坝肩的稳定,经研究改为坝后双排机厂房.双排机组厂房的特点是:机组呈前后对应双排布置,双排压力钢管单层与蜗壳相连,双排尾水管双层出流,双排桥吊双排运行或转轨移跨单排运行,双排母线单层引出;机组布置紧凑,缩短厂房长度;简化施工程序,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程投资.李家峡水电站已于1997年2月并网发电,电站运行情况良好,效益显著,成功地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双排机水电站,可为我国在高深峡谷坝址建设更多的双排机厂房积累经验.

    1999年10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水利水电技术》杂志上网

    1999年10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韦港,冀建疆

    我国江河发育,堤防众多.’98特大洪水使堤防工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汛后建设迫在眉睫,为使灾后重建能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全适用的要求,建设部颁布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其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仍沿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我们在学习、理解和应用这个规程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概念混淆和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大家讨论,也为规程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意见,使之更为完善.

    1999年10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挑坎型掺气减蚀设施过流掺气特性研究

    陈长植,于琪洋,杨永森

    采用一维激光测速系统,对掺气减蚀工程中常用的直线型挑坎的流场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测量挑坎上及空腔区水流的流速分布及紊动特性,探讨通气量与紊动强度的关系.同时在深入研究流场特性和掺气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掺气的因素,从理论上探求临界掺气流速的计算,重点分析挑坎型掺气过流在空腔负压较大的情况下,临界掺气条件的理论预测,并通过试验资料验证了该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研究了掺气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化规律.

    1999年10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波涌灌控制阀及自控器的研制

    谢崇宝,黄斌,刘群昌,许迪

    当今国内外地面灌溉仍是最普遍采用的灌水方式,因此改善地面灌水技术是提高田间灌水质量、节约灌溉水量的重要举措.作为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先进地面灌水技术,波涌灌溉方法具有田间水利用效率高、灌水均匀度好的特点,但其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有赖于适合国情的波涌灌溉设备的开发问世.结合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研制的波涌灌设备具有一阔多用、操作简便的特点.田间考核结果表明,这套设备已达到原设计要求和较佳性能指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1999年10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汾河水库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

    朱春耀,薛金平,李春雨

    汾河水库上游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库泥沙淤积速度较快.对汾河水库上游无站控制流域面积的水沙量,经过系统分析建立了与上静游水文站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入库泥沙的级配及水沙平衡关系确定了淤积泥沙的平密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水动力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维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根据汾河水库建库以来实际的来水来沙条件及水库运用情况,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李定,并利用各库段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该模型的建立为今后预报不同运用方案或不同来水来沙情况下水库的冲淤变化情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1999年10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10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及其特点

    郭建新,林宗禹,郭巨才,董健莉,张润生,杨建红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且由于混凝土中掺入大量粉煤灰减少了水泥用量,简化了温控措施,因而具有造价低的优点,因此,在汾河二库大坝中得到了应用,本文就全断面碾压混凝土的设计及大坝设计中的几个特点作出介绍.

    1999年10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小北干流沿岸泵站技术改造探讨

    李玉芷,南彦波,陈希文

    黄河小北干流主流在数公里宽的河道里游荡不定.沿岸夹马口、小樊和尊村3座大型泵站近10年来相继脱流,主流远离泵站引水口3~7km;小北干流是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段,沿岸高扬程泵站水泵受泥沙磨蚀破坏严重,叶轮失重速率高达18.6g/h.临河抽水的一级泵站引水口脱流和扬水上塬的二级泵站高扬程水泵受泥沙磨蚀破坏,是其沿岸泵站技术改造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在着流位置兴建几处露天泵站,利用迁移方便的大型潜水轴流泉向脱流泵站集中供水,是解决泵站脱流的有效措施.引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瑞士苏尔寿(SULZER)公司水泵叶轮出口部位喷焊金属陶瓷抗磨蚀,进口部位堆焊钨铬钴合金防汽蚀的涂层技术,是黄河小北干流沿岸泵站高扬程水泵技术改造的有效途径.

    1999年10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册田水库土坝抗震稳定性评价

    郭巨才,白世峥,张润生

    册田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后坝堆石渣坝型,大坝采用不同方法分期施工,大坝地处7度地震区,故对大坝抗震安全性评价尤为重要.通过对水库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对坝体进行二维、三维地震反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主坝、北副坝在地震作用下,大坝存在液化区、裂缝和局部隆起,但大坝整体是稳定的;南副坝由于坝基砂层的存在,在地震作用下,坝坡处在不安全状态,所以需要加固.

    1999年10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联接段工程设计中的几点认识

    白滨,孙利萍

    1999年10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浪店水源取水工程优化设计研究

    孙万功,刘爱军

    简述了黄河浪店水源取水工程优化设计研究的缘由,取水口的布置采用长间距多口取水,取水方式上将进水闸引水必为建临河泵站直接抽水,将引水渠必为在河滩上填筑的输水渠;泵型上采用移动式大型潜水轴流系,两站公用一套主要机电设备;泵站型式改为露天式,简化了厂房结构.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对黄河小北干流河势变化适应性较好,提高了取水保证率,施工难度减小,节约了投资,机组运行检修方便.

    1999年10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草峪岭隧洞施工监测设计与实施

    张金凯,刘小梅,张其军,张永凌

    山西临汾草峪岭隧洞,采用新奥法施工.由于该洞围岩较软弱,水理性质差,具有弱膨胀性,设计注重了施工监测工作,并经过了4年的监测,为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分析成果.草峪岭隧洞施工监测从设计到组织实施,以及成果分析应用,均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对其他类似工程有所帮助.

    1999年10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相对异常分析在确定坝基软弱破碎夹层中的应用

    王新年,吴翔飞

    山西省汾河二库在大坝施工阶段,为了节省工程投资,提出了将大坝建基面由原设计的825.00m高程提高到828.00m的方案,同时在坝基布置了28个钻孔(其中6个取芯钻孔),以进一步查明坝基的基岩状况.在现场勘察中,运用了取芯与物探测试两种方法.在资料分析中,提出了物探资料的相对异常分析方法,并结合取芯资料,预测了坝基下存在软弱破碎夹层,并确定了其空间分布,为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后被探井及齿槽开挖所证实.实践证明,运用物探相对异常分析方法并结合钻探资料分析,对探明大坝坝基状况,特别是确定坝基下软弱破碎薄夹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999年10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小北干流上应用大型潜水电泵泵站设计的特点

    张向东,董健莉

    泵站作为提水工程在我国的农田灌溉、平原排涝、城市供排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工程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多数泵站的设计按规范要求进行,厂房分为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机组多为离心式水泵和常规轴流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直径大于900mm的大型潜水电泵正逐步应用于生产.因此,对泵站工程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在泵站布置、泵站的防泥沙、潜水电泵支撑、泵站厂房设计方面,提出应用大型潜水电泵泵站设计的一些特点.

    1999年10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浅议吴家庄水库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贺前进,王峰,王巧英

    吴家庄水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境内浊漳河干流上,是浊漳河山西境内最后一个控制性工程.吴家庄水库总库容3.61亿m3,是一座以工农业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和水产养殖的综合性大型水库.在此就兴建吴家庄水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对浊漳河进行水污染治理是水库发挥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是吴家庄水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长治地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还指出建设好黎城县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保证吴家庄水库农业用水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基础条件;只有搞好库周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上游水土保持,特别是北源的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保障水库长远发挥效益;提出兴建右岸抽水蓄能电站是主要的后续手段,

    1999年10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稳定计算条款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陈愈炯

    在制订《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文中简称《规范》)时,国外同类规范的稳定计算内容框架已经比较完整,但具体做法很不明确.本《规范》之特点是详细和具体,不但规定了坝体抗剪强度的确定细节,还规定了静力计算方法的选用.规范经试用约10年后征集到两类意见:一类似不宜充实在规范中,例如边施工边蓄水工况的核算必要性;用总应力法确定观体在稳定渗流期抗剪强度的可行性;核算坝基承载力的合理性等.另一类已为修订版所采纳,但其中有些意见似有把条款进一步具体化的倾向.本文说明条款过于具体的不可取理由,以及今后修订条款的意见,并指出规范使用者比规范本身起着更大的作用.

    1999年10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